——聚丙烯酰胺(PAM)技术如何让塑料清洗降本增效
塑料回收清洗企业普遍面临四大成本黑洞:
药剂成本高:依赖强酸、强碱或高价表面活性剂,单吨清洗成本超5元;
水耗巨大:高压水枪冲洗吨塑料耗水3-5吨,且回用率不足30%;
污泥处置难:清洗废水含油、泥沙等污染物,传统处理工艺污泥量多(含水率98%),压滤成本占运营费用40%;
设备损耗快:化学药剂腐蚀管道,设备年维护成本超10万元。
典型案例:广东某再生塑料厂日均清洗100吨废旧PET瓶,原采用“烧碱+高压水枪”工艺:
·
药剂成本:8元/吨
·
·
污泥处置费:3元/吨
·
·
年总支出:100吨×(8+3)×300天 = 33万元
但因出水COD超标,年罚款超20万元,综合成本不堪重负!
·
聚丙烯酰胺(PAM)通过“吸附-架桥-脱水”三重机制,直击塑料清洗成本痛点:
1. 降药剂成本:替代强酸强碱,单吨清洗成本低至1.5元
·
靶向去污:阴离子PAM(APAM)通过电荷中和剥离塑料表面油污,替代90%化学清洗剂;
·
·
协同增效:与少量表面活性剂联用,去污率提升至95%,药剂总成本下降70%。
·
2. 降水耗:循环水利用率提升至80%
·
PAM快速絮凝悬浮物,废水经简单沉淀即可回用,减少新鲜水消耗;
·
·
以日清洗100吨塑料为例,年节水:100吨×3吨水×300天×70% = 63,000吨,节省水费超15万元。
·
3. 降污泥处置费:污泥量减少50%,压滤成本砍半
·
PAM形成的絮体密实度高,污泥含水率从98%降至80%,压滤能耗降低60%;
·
·
污泥热值提升至1200kcal/kg,可直接焚烧发电,年创收超5万元。
·
4. 升效率:清洗速度提升2倍,设备寿命延长
·
絮凝沉降仅需15分钟,清洗线产能翻倍;
·
·
PAM中性无腐蚀,设备维护成本降低40%。
·
案例:华东某大型再生塑料基地(日处理300吨废水)
·
原工艺:NaOH(5kg/吨)+ PAC(0.5kg/吨),出水COD 800mg/L(标准500mg/L);
·
·
升级方案:阴离子PAM(2ppm)替代NaOH,联用PAC;
·
·
成效对比:
·
指标 |
原工艺 |
PAM方案 |
节省幅度 |
药剂成本 |
6.5元/吨 |
1.8元/吨 |
72%↓ |
污泥处置费 |
3.2元/吨 |
1.5元/吨 |
53%↓ |
设备维护费 |
12万元/年 |
7万元/年 |
42%↓ |
年综合成本 |
108万元 |
43万元 |
60%↓ |
·
·
额外收益:出水COD稳定在300mg/L,年环保罚款归零,获政府清洁生产补贴20万元。
·
1. 准选型与投加
·
药剂选择:
·
o
含油塑料(如PP/PE):阳离子PAM(CPAM),投加量1-3ppm;
o
o
含泥沙塑料(如PET):阴离子PAM(APAM),投加量2-5ppm。
o
·
工艺适配:在清洗水循环系统中增设PAM加药点,配合气浮或斜板沉淀池。
·
2. 智能控制与运维
·
自动化加药:安装浊度在线监测仪,联动加药泵动态调节PAM用量;
·
·
污泥资源化:压滤后污泥掺入燃煤(比例≤5%),热值损失仅3%。
·
3. 政策红利与长期收益
·
符合《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》(HJ 364-2022),可申请“循环经济技改补贴”(高50万元);
·
·
碳排放降低30%,参与碳交易额外创收。
·
工程师上门调试,72小时见效。
·